走訪媽祖廟第224宮 "鹿草中寮聖德宮"
聖德宮所奉祀之天上聖母及觀音菩薩是張氏五房永盛公,由大陸渡海來台時,為祈求平
安供請於船上之神祉,定居中寮後安居家中。永盛公來台時家貧,年五十時方於現今廟
前門口之蔗園中,在夜間工作中意外掘得一合鼎白銀,始得成婚生子,共得五男二女,是
張家五房之來源,清道光七年(西元:1827年)時,二房子孫張連捷欲於翌年赴福建應試,
為求平安故重採媽祖金身,次年上榜高中"亞元"並與平安縣民曾文中.何安邦.黃安邦同
榜"武舉",可謂十分靈感庇佑,張家子孫,即現今五房之主祀神。
民國十六年由於嘉南大圳之開闢,將竹圍頭出水之水勢轉成反局,造成張家天災人禍接連
而至,於是議決請下茄苳大媽解圍,輔我本身三媽祖排除,從此五房人丁再旺。
民國二十八年議決組織媽祖會,備紅龜分送信徒,此風俗傳承至今已六十年歷史,民國73年
媽祖會成員不限於五房子孫,議決拆除祖厝,建廟與祖厝合一,成為現今宮貌。
聖德宮與張姓五房宗廟合為一體,正殿:媽祖觀音佛祖 左殿:福德正神 右殿:宗祠牌位
102年12月11日訪
後記:
依據中寮地區大廟安溪城隍廟沿革記載:
明末鄭成功來台時,福建省安溪縣張.施兩姓人家為祈求旅途平安,迎請安溪二城隍隨身保佑。
並定居於現址(舊名張寮.施厝寮),當時居民簡單修建草茅廟室,以避風雨;不久張姓先民張旦
為求平安,也從安溪迎請三城隍及媽祖(現安奉聖德宮)來台,日正當中來到張寮(現今重寮村)
稍作休息,等到準備動身時卻挑不動金身,只得以竹筶請示,才知三城隍也將定居此地,從此中
寮地方來了兩尊從安溪恭請的城隍金身,同時成為兩村及八掌溪下游兩岸村落之精神信仰。
媽祖早期雖於城隍爺同時期迎來,因早期僅限於張家五房供奉,較少人前往。